与此同时,英国柴油断供威胁也迫在眉睫,业内认为该国实施燃油配给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2019年针对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欧盟曾推出《欧洲绿色协议》,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碳减排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5%以上。内部分歧难消欧盟能源转型讨论已久,俄乌冲突无疑将加速欧盟能源自主路线图的制定。
德国原计划在2022年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让路,使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份额增长到46%。德国态度则是逐步淘汰核电。2021年12月,荷兰提出核能可有效补充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通过核电站建设,减少天然气进口依赖,计划新建两座核电站,并让现有核电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行更长时间,同时2025年前将为新核电站建设提供5亿欧元财政支持。所以,俄乌冲突并非决定欧盟成员国核电去留的关键因素,如果以下三笔账算不清楚,各成员国不会轻易重启核电。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中一些无核电国家,如奥地利、卢森堡、爱尔兰、希腊和丹麦等,因核电带来的不安全感,及不满核电能够获得欧盟巨额贷款和政策支持而坚决反对发展核电。
因此,欧盟对于俄气完全可以做到一关了之,但欲部分借助核电实现欧盟能源自主,恐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俄乌冲突让欧盟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核电上,在推动实现欧盟气候变化目标、加强欧盟能源安全、助力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清洁电力这三者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国家能源局去年10月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电网企业按照能并尽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
这一现象在2021年还不是个案,全球各地风电运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充分,新能源普遍发力不足。鉴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及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的转型,新能源尤其具有话语权,所以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全球的新能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从欧洲各国的风电发展前景来看,2021-2025年英国是海上风电发展的重点,将保持14.6吉瓦的年均装机量增长。中国始终鼓励和支持新能源发展。
此次能源危机对以欧洲为领跑者的从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是一次重大打击,也再一次说明能源转型的难度。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光伏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是欧盟太阳能装置发展提速的一年,连接电网的光伏(PV)容量达到创纪录的26吉瓦,同比增长34%。
这些共识和成果充分体现了各国在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及减排方面的决心。英国政府数据显示,该国二季度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4%。有装机无出力现象的出现对于是后整个新能源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2022年及近中期新能源发展展望国际社会发展新能源的意志坚定。
2020年以来美国的加州、得州先后出现过严重断电现象,我国2021年也遭遇了久违的拉闸限电,这些问题的出现多少都与新能源出力不足有关。其中由英国发起的《全球煤炭向清洁电力转型声明》获得46个国家支持,这些国家承诺停止新建无减排措施煤电厂。目前的预测是2021-2025年间,欧洲风电装机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到2025年末累计装机量达105吉瓦。(二)一批新的大型绿电项目开工建设。
本次会议完成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形成了多项决议,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气候目标奠定了基础。到2030年,预测总容量为672吉瓦。
2021年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供应突然出现紧缺的形势下如何行动,事关全球碳中和的进程。
一是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目标。2021年欧美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再进一步,尤其是美国的变化颇具代表性。德国则是陆上风电发展重点,预计年均装机容量增长13吉瓦。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份额,全球最大风机制造国地位持续巩固加强。国际新能源在欧美带领下继续快跑2021年,尽管光伏电池板和风机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全球光伏、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依然加速增长。
欧洲是全球风电行业较成熟的地区,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欧洲比较受欢迎。国内新能源也出现出力下降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我国2021年也出现新能源出力下降问题。
风电方面,2021年美国最大的亮点就是向海上风电进军速度显著加快。这些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占全国比重60%以上。
2021年光伏发电项目享受着22%的投资税抵免优惠。这些问题虽是小范围和小概率事件,但考虑到能源保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求各电网企业按照多发满发原则,严格落实优先发电制度,加强科学调度,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一)美国风电光伏在能源新政推动下发展皆提速。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13%,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约7.5%,较2020年底分别提升约0.3和1.3个百分点。2021年,全球有140多个国家明确了各自的碳中和发展目标及路径。
极端天气导致风电等新能源出力不足的同时加剧了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产生连锁反应,使得以欧洲为代表的各地化石能源需求强度显著增加。就这一点看,中外情形比较类似。
拜登总统入主白宫之后及时出台能源新政,重返《巴黎协定》具有划时代意义,政策调整促进新能源发展提速。国际能源署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预计2021年全球风电、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达到约290吉瓦,与2020年相比增长3%,仅光伏装机容量就占到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50%以上,其次是风电和水电。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快速提升,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建立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2021年12月美国国会宣布将通过一项法案将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制度再延长两年。
剑桥能源预测,2021年美国新增公用事业级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0吉瓦。2021年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大约1700亿千瓦时。欧盟口头上将能源短缺归因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下降,但事实上可再生能源在关键时期掉链子应负一定责任。二是高度重视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强调煤电的兜底保供作用的同时,主张大力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水平提升,推进火电由主体基荷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
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新能源发展热情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有助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对能源转型保持理性。但是新能源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一些矛盾,对此各国作出了积极的政策调整。
出台《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具体模式。新能源出工不出力现象引起高度重视欧美新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2021年受极端天气和疫情反复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新能源装机出工不出力方面。
欧美作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一直是重要标杆和引领者越南被视为一个极富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的国家,但这一能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